核心 提示
進入冬季,天氣忽冷忽熱,晝夜溫差大,近日,記者從各醫院、診所了解到,近期前來就診的強直性脊柱炎年輕患者明顯增多。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致殘率很高的頑固性疾病,如何早發現早治療?日常生活中如何保健,有哪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的?
□本報記者 黃寶陽
晨起腰背痛要小心
天氣轉涼,市民張先生感覺最近早晨剛起床時腰背部、臀部酸痛,腰背活動不靈活,腰背部有一種很僵硬的感覺,他自己貼了藥膏、擦藥水,但病情不見好轉,前幾天受涼后腰背部、臀部酸痛加劇,吃止痛藥也沒有明顯好轉。在醫生問診時,張先生回憶起兩年來有半年以上時間有類似的情況出現,經過系列檢查,張先生最后被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
著名中醫骨科專家楊(天鵬)氏中醫骨傷科學術流派第二代傳人馬福祥表示,強直性脊柱炎大多患者有以下癥狀:早晨剛起床時腰背部、臀部酸痛,活動不靈活,腰背部有一種很僵硬的感覺;關節活動度變差,行走不便,嚴重者還出現了關節僵硬、紅腫等。凡是發作年齡在45歲以下,早晨出現腰背痛或者臀部疼痛,或者半夜痛醒,翻身困難,疼痛隨活動后改善,休息后不緩解,腰椎前后側面活動受限,或者下肢單個大關節不明原因腫痛、發熱等表現超過三個月以上,要高度懷疑患強直性脊柱炎,有必要進行檢查診斷。
中醫療法滋肝益腎
馬福祥介紹說,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炎癥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并可伴發關節外表現,發生脊柱畸形和強直,嚴重可導致完全的脊柱或者外周關節融合,活動嚴重受限,最終造成殘廢。冬季氣溫較低,人體脊椎、關節受到“風、寒、濕”的入侵,痹阻經絡,不通則痛。
以下原因都可能導致該病: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房事過度,勞累過極,產后失血,月經過多等,陰血耗傷,病久及腎,腎氣虛衰,風寒濕氣雜至,經絡受阻;或久痹化熱,筋骨失養,骨損筋攣,久而關節肢體變形,而漸成尪痹。該病屬本虛標實癥。根據中醫辨證理論,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本著治病求本的原則,急則采用祛風散寒,活血通絡。待風寒邪氣化解后,再根據楊天鵬教授80年的臨床經驗及養生秘訣總結的固腎原則,以滋肝益腎為主,健脾和胃為輔,采用純中藥或者純中藥配制的水丸、蜜丸內服,結合藥浴及藥酒外用、推拿治療,療效顯著。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受風寒造成病情加劇。
康復鍛煉有套路
除了口服藥物、外用藥物治療,楊天鵬中醫骨傷科學術流派第三代傳人王芳泰表示,該病應做到盡早診斷、盡早治療、勤鍛煉,多保養,同時必須進行貫穿治療全程的練功療法,通過練功達到維持胸廓活動度,保護脊柱靈活性,端正姿勢的目的。
王芳泰為患者介紹了一套康復鍛煉方法:
吐故納新:站立位,雙足分開,調勻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放松肌肉,兩肘屈曲90度,雙手握拳交叉置于胸前。先吸氣后,再向下彎腰,伸腰時向外吐氣,雙手上舉與耳朵平行。速度每分鐘15次,可練習1至3分鐘。
轉運戶樞:站立位,雙足分開,兩手叉腰,調勻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放松肌肉,頭向左右慢節奏轉動。速度每分鐘20次,可練習5分鐘。
松胯展腰:站立位,雙足分開,兩手叉腰,調勻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放松肌肉,現將胯部向左右搖擺放松3至5次后,再向前后舒展旋動腰胯部。松胯與展腰旋動應交替進行。速度每分鐘15次,可練習5分鐘。
左右推掌:站立位,雙足分開,兩手自然下垂,調勻呼吸,采用胸式呼吸,放松肌肉,雙手掌一前一后交替推出,頭與身體隨手掌的推出而自然轉動。速度每分鐘15次,可練習5至10分鐘。
弓步伸腰:站立位,兩手自然下垂,調勻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放松肌肉,邁出左腳,成弓箭步,雙足足尖向前,雙上肢上舉過頭,手掌心對向,挺胸收腹,下壓后支撐腿,保持20秒,換一側重復動作,可練習10分鐘。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