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我市衛計部門探索以項目帶動的方式,聯合有關部門及企業開展流動人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提高流動人口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水平,降低流動人口職業病風險,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
建立流動人口健康教育陣地
市衛計部門在流動人口集中的企業、工業園區、集貿市場、建筑工地等地建立流動人口健康教育陣地,依托企業“職工之家”、計生協會“會員之家”、職工夜校等場所,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
在我市流動人口數量最多的晉江市,當地衛計部門除了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兒童預防接種日等重要衛生日組織人員上街、下鄉開展現場宣傳教育活動外,還依托“晉江疾控”微信平臺開展微信“控煙有獎競猜”等活動,以及“青春紅絲帶進校園”、“防艾知識進社區企業”等活動。在其他流動人員集中地區,衛計部門也注重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設置宣傳欄以及互聯網、微博微信等平臺,向流動人員廣泛宣傳職業病防治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職業衛生、計劃生育等公共衛生計生基本知識,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點疾病基本防治知識。
推廣工間操降低健康風險
在鯉城區常泰街道,筆者走進“格來德”生產車間,看見工人們整齊地排成兩行,在領操人員的帶領下做頸椎保健操。
據了解,一些工種,由于工人們長時間保持低頭的姿勢,容易出現頸椎病。為此,衛計部門與企業聯合設計了一套預防頸椎病的工間操,并率先針對鴻星爾克、文創等7家企業共1萬多名員工推廣實施。衛計部門選派專業人員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企業把頸椎保健操納入新招員工技能培訓的課程,并規定員工連續工作達到一定工作時限必須適當休息,練習10—20分鐘的頸椎操。同時,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企業建立醫務室,每月定期派遣醫務人員到企業坐診,重點對原患有中輕度頸椎病的員工進行調理,有效降低了企業員工罹患與職業相關疾病的風險,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員工的歸屬感。
健康有問題將會亮燈預警
市衛計部門在泉港區試行企業職業健康“自循環”模式,通過建立職業健康風險亮燈預警機制、設置職業健康自測室、推廣HSE(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建立職業病防治救助統籌機制和維權自助工作點,形成企業與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良性工作機制,使流動人口職業健康安全意識由“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職業健康風險亮燈預警機制,指的是對外來員工個人職業健康按黃、橙、紅三級進行“亮燈”預警,對“黃色”預警對象實行一對一跟蹤觀察,對“橙色”預警對象進行談話并檢查,對“紅色”預警對象采取強制休假治療等措施。泉港區在企業建立15個職業健康測試咨詢室,配備職業健康宣傳書籍和便捷式體檢設備,外來員工可以隨時享受“自助點餐式”的健康檢查服務。同時,以福建聯合石化公司等龍頭企業為示范,在全區26家中小化工企業推廣HSE(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落實職業衛生“三同時”制度,落實一線外來員工職業健康監控體檢。以“企業投保、政府補助”的方式,為石化企業外來工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企業與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良性工作機制,使得外來員工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健康得到更有效的保證。(陳大賢)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