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泉州社工»正文

農業也眾籌 扶貧更精準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6-01-19

 

呂斯達與農戶在田間看水稻情況

“眾籌”是這幾年才在國內興起,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分支,市民對眾籌并不陌生,不過2014年,眾籌才在農業領域出現,并試圖重新重構傳統農業產業鏈環節。據悉,農業眾籌分為農產品眾籌和農場眾籌。然而,用“農業眾籌來扶貧”的模式卻更少見。

在泉州,本社記者呂斯達下鄉到德化春美鄉梁春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一職,成一名“村官”的他,發起“眾籌農業”精準扶貧,不僅讓幫扶的人收益增多,也帶動了周邊村莊的農業生產方式改變,而且他的“眾籌農業”的扶貧模式也受到各方關注。

今年泉州市兩會,市政協委員林棟梁也提交了一份《探索農業眾籌經營模式 創新我市精準扶貧工作的建議》的提案。

□早報記者 陳小芬 林福龍

現實情況 傳統扶貧方式 讓扶貧難精準

根據泉州市劃定的貧困線標準,人均年純收入低于4000元的列入扶貧對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還有14.7萬人。林棟梁說,如何讓扶貧方式從“大水漫灌”轉向“精確滴灌”,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愿,避免“花架子”,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點子”是泉州市推進科學精準扶貧工作的要點。

林棟梁說,長期以來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較為突出。具體工作中存在“誰是貧困居民”“貧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針對性幫扶”“幫扶效果又怎樣”等不確定問題。“我們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農業的發展。”林棟梁告訴記者,傳統的扶貧方式,一般是給予補貼,但這樣做并沒有讓貧困的人真正脫貧。

要真正興農,滯后的農業生產方式要有所創新,要轉變農民的思想,讓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這樣農民的收入才會增多。“眾籌農業,不僅激發生產方式的改變,也會激發農業投資的積極性。”

委員建議 先預售再生產 開展農業眾籌

要讓扶貧更精準,林棟梁建議探索各類農業眾籌模式的試點。他說,幫助貧困戶發展種、養、加工業以及“農家樂”、農村電商、農業眾籌等項目,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貧困戶抱團經營。依托貧困山村農田資源優勢,鼓勵民營企業家與對口幫扶貧困村、農技部門簽訂幫扶協議,民營企業家帶動工業資本上山下鄉,農村經濟合作社整合勞動力、土地資源,農業部門提供全方位的農業生產技術支持,開展農業眾籌生產模式。

用眾籌解眾愁的方式,鼓勵城市人群進村認籌,進行農作體驗,利用農村經濟合作社的土地資源,依托互聯網+平臺模式,預設各類當季農產品的目錄及生產成本,開展農產品產前認籌,簽訂認購書,交納認籌款。

具體怎么操作呢?林棟梁建議,農村合作社根據各類農產品的認籌狀況,開辟各類農作物專屬生產區域,實時公布生產環節信息,自覺接受認籌方的監督。所有農產品均在保險公司投保,由保險公司對所有農產品品質保底,形成“互聯網+眾籌+保險+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為一體的扶貧模式。利用眾籌模式,將各類當季農產品直接“預售”,簽約下單、預收款項,無形之中化解了未來的滯銷風險,農戶不再煩心種植什么作物品種,也無需擔憂市場前景對產品價格的沖擊問題。

認籌方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可以隨時對產品品質及生產流程進行跟進,各級農技站、質檢部門對產品的品質把關,保險公司兜底,形成全新的農業眾籌模式。通過點及面推廣眾籌農業精準扶貧模式,達到科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典型案例 “種愁”變眾籌 扶了貧又轉觀念

呂斯達是本社去年下派到德化縣春美鄉梁春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的,駐村蹲點以來,他發起眾籌農業精準扶貧項目并奔波著。

“眾籌,不僅更精準地幫到了貧困農民,也改變了農民粗放、靠天吃飯的農業種植方式,而且周邊村民對農業種植方式、生產模式的觀念也在改變。”呂斯達說,往年大米售價每斤3元左右,而借助于眾籌模式,而一畝良田合作社對外認籌的大米每斤7元,農戶種田的純利潤有了大幅增長。

在呂斯達看來,“眾籌”集資金、智慧、平臺于一體,很適合農業、農村的發展。農民最苦惱的是要種什么、種多少、賣不出去怎么辦。通過“一畝良田眾籌計劃”,將農產品先預售,了解有多少訂單,然后再組織農戶種植多少,最終將產品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眾籌不僅是打通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而且也會讓食品更安全。”他介紹,消費者可以直接監控農產品質量,也改善了農產品常出現的滯銷現象。

昨日,記者聯系呂斯達時,他正忙著“水果眾籌”。原來,有了“一畝良田眾籌計劃”的成功,更堅定了他對“農業眾籌”的信心。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去年11月初呂斯達發起了 “雞蛋眾籌·定向扶貧”項目。接下來,呂斯達還準備啟動800畝、1000畝的“一畝良田”認籌計劃,不僅在梁春村,還將在德化的其他鄉鎮推廣,實現較大范圍的“精準扶貧”。

據悉,呂斯達發起的德化縣一畝良田食材眾籌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是福建省首家以三農眾籌為主題,以定向施策、精準扶貧為宗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記者了解到,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呂斯達帶著他的“眾籌大米”參展。交易會上,省領導對他的“眾籌農業經營模式”大為肯定。而此前,泉州市副市長林萬明也專門批示,“德化眾籌農業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對促進農產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意義重大。要引起重視,推動德化眾籌農業的健康發展。”德化縣縣長歐陽秋虹也強調,要“積極對接,走出一條德化農業眾籌的新模式”。

部門聲音 眾籌受農民歡迎 擬開發產品集群

德化縣農業局局長張朝榮告訴記者,扶貧開發主要做法有實行救濟式、開發式等雙向扶貧和實施基礎條件改善工程、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實施創業幫扶工程等三大工程。而農業眾籌扶貧開發模式,農業眾籌就是采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革新原有的農業生產流程,使農場和農業的從業者提前組織生產,以訂單驅動農業,通過互聯網、眾籌和大數據推動現代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

眾籌農業目前在德化仍處于萌芽階段,雖然尚未形成規模化的生產經營效應,但從現有的探索實踐來看,它仍具有破解農業經營融資、農產品銷售、食品安全、三農發展缺乏資金、缺乏人才、缺乏技術等難題。

“農業眾籌在德化受到當地農民及相關部門的認可,我們計劃推廣下去。”張朝榮說,今后將從幾方面開展工作,即加強與眾籌基地配套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眾籌農業的生產經營特點,通過引進、嫁接、拓展等渠道實現眾籌實體金融產品創新;創建眾籌農業追溯試點,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積極鼓勵、引導相關合作社,開發具有德化本土特色且具備操作可行性的農業新品類上線眾籌,形成眾籌農業產品集群。

來 源:東南早報 責任編輯:張金環
查看評論發表評論 |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本網保持中立

看不清楚?點擊換一張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伊人麻豆影院青草国产 |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 | 亚洲AV日韩AV鸥美在线观看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