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進城鄉統籌,區域發展更趨協調
深化“環灣規劃建設年”活動。467個項目完成投資536億元。開展“多規合一”試點,編制環泉州灣城鄉一體化規劃,中心城區實現控規全覆蓋。深入實施城鄉基礎設施“六大提升工程”,泉州灣大橋、泉三高速安溪連接線、國道324線豐洛段改造工程等建成通車,湄洲灣南岸鐵路支線、廈沙高速泉州段等項目加快推進,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開工建設,刺桐大橋取消收費。進一步規范優化環灣公交線網,投用新能源公交車248輛,著手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出臺實施城市交通秩序、衛生保潔、集貿市場、占道經營等四個管理規則,推動文明城市創建機制化常態化。獲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晉江“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深入推進,石獅列入“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21個省市級試點小城鎮實施項目641個、完成投資351億元。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辦理流動人口居住證77萬張。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新建改造市政提升“五千工程”883公里,建成江濱北路親水慢道,啟動山線綠道工程精品示范段項目,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村171個、美麗鄉村示范(宜居)村32個、美麗鄉村景觀帶9條。拆除改造石結構房屋2914萬平方米,拆除“兩違” 建筑581萬平方米。完成公路安保工程371公里,建設升級農村配電網2038公里。完善農村水利設施,白瀨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議書通過水利部審查,彭村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泉州向金門供水工程動工建設,農村8.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實施精準扶貧,全市減貧5.4萬人,造福工程搬遷1.7萬人。
(五)注重惠民利民,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全市財政安排民生支出421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達78%,39件為民辦實事項目順利完成。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新增城鎮就業15.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萬人。城鄉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進一步提標擴面,新增養老床位5980張,新建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100個、農村老年體育活動中心20個,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強老齡、老干部和關心下一代工作。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救助困難群眾46萬人,惠及低保對象13.4萬人,泉港“救急難”工作列入全國綜合試點。全市慈善機構增加善款近9億元。打通商品房與安置房轉換通道,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2.7萬套,新增配租配售1.7萬套。用好用足住房公積金,全年投放77億元。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進一步擴充優質教育資源,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萬個,新擴容城鎮中小學學位2萬個。公辦普通高中全面取消招收擇校生。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工子女35.4萬人,90%以上在公辦學校就讀。建成泉州特教學校擴建項目和20個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更加緊密銜接,建成福大泉港石化學院。提升衛生健康水平。出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啟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出臺加快推進社會辦醫的實施意見,全市新增醫療機構床位2000張,市中醫聯合醫院、永春縣醫院新院等完成整體搬遷,頤和醫院奠基建設。加強公共衛生和婦幼保健,有效防控重點傳染病。計生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出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泉州實施方案,扶持建設21個重點區域非遺展示館、25個傳習所、25個重點傳承項目,完成17個傳統工藝美術瀕危藝種的搶救保護任務。惠安、德化分別榮獲世界石雕之都、世界陶瓷之都稱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市四大公共文化中心開工建設。獲批國家體育產業聯系點城市,圓滿完成第一屆全國青運會泉州賽區各項工作,成功舉辦市第十屆運動會。加強生態保護治理。通過國家生態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考核驗收。173個重點流域、跨境流域污染整治項目完成投資17.7億元,第二批小流域“賽水質”活動整治河道55公里,晉江干流水質達標率100%。實現建陶業LNG替代和飾面石材礦山開采全行業退出,完成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黃標車淘汰任務,中心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9%。開展生豬養殖污染整治攻堅,關閉拆除禁養區生豬養殖場1995家。完成植樹造林12.7萬畝、水土流失治理24萬畝、礦山整治恢復370萬平方米。桃溪流域獲評國家級濕地公園和水利風景區。深化平安泉州建設。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切實做好信訪工作。認真執行市人大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議案的決議,大力治理“餐桌污染”。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加強危化、交通、消防等領域隱患整治,四項指數全面下降。通過全國新一輪雙擁模范城考核評估。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海防、人防、支前、民族宗教、統計、物價、外事僑務、地震、氣象、方志、檔案以及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六)切實轉變作風,政府服務提速增效
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嚴格落實“八項規定”,著力解決“四風”問題。認真落實市委全面推進法治泉州建設的實施意見,被賦予地方立法權,政府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府院聯系機制不斷完善,順利完成“六五”普法規劃。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依法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主動配合市人大依法履職,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71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支持政協履行職能,主動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深化重大事項事前協商,辦理政協提案535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公布實施行政權力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責任清單、內資準入負面清單,建立動態調整機制。開展“辦事難、辦證難”專項整治,推進審批服務提速,復雜事項審批時間壓縮至法定時限35%以內。加強廉政建設、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等工作,強化效能督查、政務督查,嚴肅查處“庸、懶、散”行為,加大對失職瀆職的追究力度。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