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春節的氣氛依舊在延續,泉州一些機械裝備企業已經開足馬力,與時間賽跑。昨日,記者走訪我市多家機械裝備企業了解到,雖然行業的“寒冬”仍未消散,但一些企業通過苦練內功,投入新設備,改良生產工藝,提升產品品質;努力從設備制造商向制造服務商積極轉型,破解產品售后服務難題;堅持細分市場,提供個性化定制等方式,走出了具有創新意義的發展路徑。
□本報記者 黃文珍
引進高端設備
農歷正月初七,福建鐵拓機械有限公司正式開工。昨日,在該公司的下料車間里,一臺自動化切割機器正在運行,技術人員坐在機器左側的控制臺前,輸入需要切割的形狀、尺寸等相關參數,機器便自動在鋼板上尋找合適的切割點,運用激光完成切割,過去技術工人利用火焰切割、火花四濺的場景已不復存在。
“這是去年年底新購進的采用光釬傳導前沿技術的WALC4025寬幅面的數控激光切割機。”該公司生產部總監高國強介紹,投入新設備以后,一方面,通過機器代替人工,減少了工人作業的危險性;另一方面,下料件的尺寸精度大幅提高,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同時保障部件質量,還提高生產效率。
高國強透露,目前30%的作業完成了自動化應用,去年在設備投入上已花費了超過800萬元,今年在工業機器人的引進上,公司也已提上議程。“客戶對我們生產的產品相當認可,福州的一個客戶在購買了公司生產的一套瀝青廠拌熱再生設備之后,又接連購買了6套;江蘇一客戶也連續購買了8套;連最難以打進的北京市場,也已有客戶購買我們的產品。”
“在市場競爭壓力之下,企業只有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生產效率,才能夠擴大市場占有率,而新設備的投入應用是實現途徑之一。”作為模具生產企業,業內人士謝先生告訴記者,從2006年開始,他每年都會在國內外搜羅各種高端設備,這些設備來自德國、美國、日本等國以及國內自主研發的高端數字化、智能化設備。
創新售后服務
據介紹,不同于快消品,機械產品銷售出去之后,交易實際上才剛剛開始,售后服務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如今,一些企業已經從生產制造商向制造服務商轉變,重視體驗式營銷,以提供個性化服務作為市場突圍的另一方向。
“將互聯網云平臺技術的應用到產品中,為其售后服務保駕護航,從此產品邁向了智能化的新道路。”福建南方路面機械有限公司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周煒告訴記者,今年企業訂單已經排到6月份了。
據了解,借助無線3G網絡、互聯網,實現設備智能化識別、跟蹤、監控和管理,讓設備、操作手、技術服務工程師與南方路機總部之間異地、遠程、動態、全天候地互聯互通。當產品出現故障時,實時圖像能夠第一時間傳送回南方路機遠程監控中心,在總部工程師及時診斷后,及時提出處理方案。此外,互聯網云平臺通過對各地設備運行的24小時在線實時跟蹤和健康及監控,預測預警故障發生,出現故障及時報警,變被動維修為預防性維護。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只有做好產品的售后服務,才能贏得客戶青睞。過去,客戶在設備使用過程中,即使碰到一個小故障不懂得解決,也需要技術人員千里迢迢趕往工地,一方面客戶等待得焦急,耽誤工期;另一方面,售后服務成本也大大增加。”高國強稱,基于互聯網的遠程協助服務讓售后服務響應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既減少客戶停工損失,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維護費用,也讓售后工程師處理問題更具針對性。“機械裝備行業從產品制造向服務升級是行業發展趨勢,注重產品體驗、實施服務終身化成為企業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保障。”
開發細分領域
在面對國內機械裝備市場產能過剩,庫存難消,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的背景下,高國強認為,生產適應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是企業發展之道。“公司在瀝青攪拌設備方面,已開發出30多種產品類型,根據市場反饋和調研,今年還將繼續研發生產3至5種產品。”
據了解,在我國經濟改革深入發展過程中,以土地流轉,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經營成為發展趨勢,從而改變土地投入與產出效益低,勞動效率不高的狀況。盡管2013年我國農業機械綜合利用水平已達到59%,但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農業機械化市場空間巨大。也因此,福建晉工機械有限公司瞄上了工程機械農機化這一細分領域。
“比如,JGM907L型輪式挖掘機,它是挖掘機類別中兼具農機功能的細分產品,已經成為公司銷售的利潤增長點。”晉江裝備制造協會副秘書長鄭前遠透露,2013年,這款7噸級的挖掘機研發成功,已批量化生產,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服務于城鎮化建設,例如用于房屋地基挖掘、鄉村公路修整、農田水利改造、魚塘溝渠挖掘等。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