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公布后,一些代購紛紛在朋友圈上貼出了“免稅血拼最后一波”,吆喝著網民趕緊囤貨。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按照之前的政策,由個人自用、合理數量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是按照郵遞物品來征收行郵稅的。這種方式普遍低于同類進口貨物的綜合稅率。同時行郵稅還享有一定的免稅額,也就是對價值在5000元以下的隨身行李、稅額在50元人民幣以下的郵遞物品可以免于征稅。
但是《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中規定,從今年4月8日開始,將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的征收政策,同時同步調整行郵稅。其中規定,單次海外購物的免稅額度是2000元,全年累計額度是2萬元,在這個限制之內,關稅的稅率暫時設定為零,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征稅額暫時按照法定應收稅額的70%來征收。因此不少人開始擔心稅收增加才開始囤貨。
梳理發現,新的政策執行之后,對于原來處于免征額度之內的、單價在500元以下的商品可能是影響最大的。比如食品、保健品和奶粉以及紙尿褲等等,消費者購物成本可能會有所上升。但是有些商品稅率還是會略有下降的,比如高檔化妝品,如果按照一次性購買1000元來計算,政策調整前的行郵稅稅率大概是50%,調整后最終稅率可能降到了32.9%。
因此有專家表示,相對于此前零售包裹多為零征稅的情況,經過調整后,海淘的成本肯定會有所增加,但海淘仍然有一定優勢,尤其是對母嬰類產品,總體影響可能是有限的。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