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常常作為一味神奇的中藥出現在影視劇中,而且它的每次出場總是讓人感到充滿了傳奇色彩。電視劇中,“五毒”在治療一些疑難病癥時常常會起到很神奇的作用。但是,現實生活中的“五毒”到底是一類什么樣的中藥?
本期“養生”,記者與您一起解讀用“五毒”治病的良方,同時,邀請醫學專家為我們揭秘“五毒”的治病藥效。
中醫善于化害為利,化腐朽為神奇,甚至擅于“以毒攻毒”。以毒攻毒是指某些毒性較大的藥物有著顯著的治療作用,在保證用藥安全的前提下,可用適量的有毒藥物來治療惡瘡腫毒、疥癬、瘰疬癭瘤、癌腫癥瘕等病情較重、頑固難愈的疾病。
“五毒”,常見的說法是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不過,泉州市醫藥研究所所長蘇齊說,中國之大,各地物候風俗多有差異,“五毒”的毒物往往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并無絕對一致的答案。古時山東一帶,于谷雨日畫“五毒”符,繪蝎子、蜈蚣、虺蛇、馬蜂、蜮五種毒物;古時吳中一帶,曾把蟾蜍、蜥蜴、蜘蛛、蛇、蚿稱為“五毒”;而在西南地區苗人等少數民族地區的“五毒”是指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五種毒物。
那么,這些不同版本的“五毒”究竟都毒在何處呢?醫學專家精選了西南地區的“五毒”來為大家講解其中的奧妙!在此特別提醒,毒蟲用藥,市民不可隨意使用,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用藥。
全蝎 可祛風散結通絡
全蝎藥用歷史悠久,《蜀本草》記載,入藥有1100多年的歷史。食后可溫腎補精,益氣養血,養顏健體。其藥用價值已為我國中醫實踐所證實,具有祛風、解毒、止痛、通絡等功效。全蝎的主要藥用成分為蝎毒素,據《本草綱目》和《中國藥典》載,全蝎具有“熄風鎮痙、消炎攻毒、通絡止痛”功能。全蝎入藥能夠開通經絡血脈、消除陰寒結滯。
蝎毒有散結的作用,把人體凝滯的陰寒結滯,比如脂肪瘤或者其他良性的腫瘤,包括淋巴的結節散開,特別是對結核、結節、潰爛也有很好的效果。在古代,受傷以后引起的破傷風會讓人出現高燒、抽搐甚至昏迷,必要的時候也要用到全蝎以及一些息風、鎮痙的藥物去治療。
“古人一般會在春末到秋初的時候捕捉蝎子,除去身體上的泥沙,然后放進鹽水中煮熟,之后放到陰涼處干燥,這味藥就叫全蟲或者全蝎。”泉州老中醫吳佳色說,風邪侵入體內,有的人表現為面癱或者肌肉收縮無力,還有的人則表現為子宮脫垂或者胃和腎臟的下垂。這都是受風后產生的麻和痹的現象,用全蝎正好以毒攻毒,把風邪逐出體外,使人體的筋骨和肌肉恢復正常。
蜈蚣 能通經活血止痛
令蜈蚣榮登毒蟲之列的是它第一軀干節的一對特化的足——顎足。蜈蚣的顎足尖銳有力,并且和毒腺相連。在蜈蚣捕食時,先出其不意的用前幾對步足抱握住獵物,然后用顎足刺入獵物體內并注射毒液。蜈蚣的毒液主要包含多種酶類,如磷脂酶、蛋白酶、透明質酸酶等。
蘇齊說,中醫使用蜈蚣治療的疾病和全蝎有些類似,可以驅除人體深部的一些病邪,比如說人出現了面癱、抽搐、半身不遂等等。蜈蚣尤其善于祛除關節的風寒、風濕痹痛。對中老年人出現腰膝酸軟無力、屈伸不利、疼痛難忍等癥狀效果最好。蜈蚣的力量還能深入到骨骼,比如說人得了骨髓炎以后,出現了骨質的破壞或者是壞死,中醫稱之為“附骨疽”,可以用蜈蚣研成碎末,然后裝到膠囊里面吞服,慢慢使壞死的骨頭分離、剝脫,還能促進新骨的生長。如果有瘺管,往里面放上蜈蚣研成的細末,能夠促進瘺管的愈合以及新骨新肉的生長。
現代,蜈蚣被大量用在治療癌癥和腫瘤上面,充分發揮它以毒攻毒的效果。針對不同的癌癥,用蜈蚣配上其他的藥物,比如針對食道癌、胃癌配伍鵝不食草、荸薺、雞內金;治療肺癌,配伍魚腥草、冬瓜仁、生石膏等;治療膀胱癌,配伍白茅根、滑石、通草等等。除了能抑制腫瘤的生長、擴散以外,蜈蚣還能發揮了很好的止痛效果。
蜘蛛 可祛風消腫解毒
和毒蛇一樣,蜘蛛毒液中也包含了各種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毒性成分是多種能與神經受體結合的小肽或多肽類物質。蜘蛛的用毒武器是位于口周圍的螯肢。螯肢實際上是特化的附肢,最末一節特化為鋒利鉤狀的螯爪,通過管道和毒腺相連。在捕捉獵物時,螯爪可以彎曲,從而夾住獵物,同時刺入獵物體內注射毒液。蘇齊說,蜘蛛為圓網蛛科大腹圓網蛛等的全蟲,藥性苦寒,有毒,具有祛風、消腫、解毒功效。
在東南亞、南美及非洲,烤炸蜘蛛食品是旅游市場的常見美味,被用來壯陽補腎,治療虧虛。在中國,唐代已正式將蜘蛛作為藥物錄入典籍,并在著名的中醫大師張仲景的處方中出現,用于治療瘡瘍腫毒、毒蟲咬傷、口噤、中風、小兒驚風、陽痿早泄等。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蜘蛛的毒素、蛋白質、蛛絲和蛻都是寶貴的藥物資源,而且不可多得。蜘蛛蛻,是生長過程中退下的殼衣,叫幾丁質即甲殼——科學家將幾丁質譽為人類生命的第六大要素,具有良好的降脂降壓、修復抗菌等作用;蜘蛛蛋白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制作保健食品的上佳材料,能夠極為迅速地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滋陰壯陽,延年益壽。蜘蛛絲是一種特殊的骨蛋白,從蛛體內分泌之后遇空氣成為富有黏性、彈性和韌性的蛛絲,在醫學領域內,可用于制造脈管修復材料,止血敷料等。而蜘蛛毒,對于癌癥和手術后疼痛病人是一種多效低毒、高效、不成癮,被用于各種頑固性疼痛的非嗎啡類新型鎮痛藥。由于其作用機制不同于嗎啡,因而沒有嗎啡類鎮痛藥的成癮性等毒附作用。
蛇毒 有抗凝溶栓之效
中醫常用的是烏梢蛇、蘄蛇,還有小的白花蛇。這些蛇入藥或者打成粉,有很好的祛風、祛寒、除濕的效果,可用來治療普通的草木藥物達不到或者效果不好的風寒濕病。在當代,提取蛇毒,經過離心、低溫、冷凍、真空、干燥,來制成蛇毒粉,有很強的溶解血栓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腦血栓、冠心病、心梗等等。中國醫科大學蛇毒研究室研制出蛇毒抗酸酶,能降血脂,擴張血管,減少血中血栓素含量,增加前列環素,使血管平滑肌舒張,是理想的抗凝溶栓制劑。
蛇的全身都是寶,除了蛇毒,蛇蛻、蛇膽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吳佳色說,蛇膽味苦、辛涼,有較好的清熱解毒的作用。特別在心火亢奮的人出現眼屎特別多、眼睛紅腫、視物不清的情況下,可以用蛇膽來起到清心火、解毒的效果。
另外,還可以用蛇毒和蛇肉來治療一些過敏性疾病,即對外界的塵土、螨蟲、花粉過敏,其根源就在于體內潛伏有外來的風邪或者濕邪。特別是當人的消化功能不好的時候,容易把一些未經過很好分解消化的異體蛋白吸入體內,從而形成過敏原,造成俗稱的“鬼風疙瘩”,比如蕁麻疹,產生皮膚的瘙癢。可以用蛇肉研末吞服,煎湯或者泡酒,起到祛風除疹的效果。
蟾蜍 能清熱解毒消腫
“癩蛤蟆”是民間的通俗叫法,它的學名叫“蟾蜍”,我國藥典收載入藥的為其中常見的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個品種。蟾蜍不同部位的藥用價值不一樣,其中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乳液制成干品,入藥稱蟾酥。蟾酥的化學成分較為復雜,包括蟾毒配基類化合物、蟾蜍毒素類化合物以及蟾毒色胺類化合物等。蟾酥性溫、味甘平,具有解毒消腫、強心、止痛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蟾酥具有升高血壓、鎮痛、平喘、鎮咳、抗炎和抗腫瘤的作用,用80%酒精提取物可用于局部麻醉。吳佳色說,蟾蜍去內臟后的干燥全體入藥稱干蟾。干蟾性涼,味甘,有消毒、止痛利尿等功效。
而蟾衣是蟾蜍自然脫下的角質衣膜。蟾衣性涼,味腥,有微毒,具有扶正固本、攻堅破瘀、祛癌消腫的功效,對多種癌癥、慢性肝病、慢性氣管炎、腹水、疔毒瘡癰等癥有較好的療效。特別對癌癥、肝硬化、疼痛諸癥的治療有效成分含量較高,蟾衣的功效已被醫界證實和認可,各種用蟾衣制成的中成藥紛紛問世,廣泛用于多種中晚期癌癥及慢性乙型肝炎等癥的治療。
蟾皮,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性涼,味辛,有微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脹的功效。蟾皮對治慢性氣管炎及惡性腫瘤,包括何杰金氏淋巴瘤、胃癌、子宮頸癌、結腸癌、直腸癌均有較好的效果。
蘇齊:泉州市醫藥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長期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實踐及醫學科研與教學工作,以科學、全面的觀點看待和運用中醫養生方法,運用中醫中藥治療疑難病癥有較成熟的診療經驗與獨到的療效。
吳佳色:泉州老中醫,行醫四十余年,擅長治療風濕、類風濕等疑難雜癥。他倡導運動保健法,曾赤腳跑完幾十場馬拉松比賽,被稱為“赤腳大仙”。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