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現“三連跳”后,泉州電商將目光投向全國
電商企業開啟充電之旅
近日,阿里研究院發布《2015年中國城市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揭曉2015年中國“電商百佳城市”排行榜,泉州排名實現“三連跳”,并首次超越廈門,位居全國第七,全省第一。
當全省乃至全國電商界將目光投向泉州的時候,泉州市電商協會十幾家會員企業卻背起行囊,走進廣東開啟了充電之旅。與唯品會、微信探討電商平臺、移動互聯網社交平臺發展趨勢,在華為感受互聯網科技的力量,向有棵樹討教跨境電商的成功運營經驗,與廣東當地行業協會探討跨區域產業合作空間……“永遠在路上,永遠在學習”,參加的泉州電商企業不僅學到了經驗,也帶回了商機。
創新也要重維權 平臺更愛優秀自主品牌
從2008年廣州信義會館內25個人的初創團隊,發展至2015年琶洲電商總部落戶,擁有3.6萬名員工,總倉儲面積160萬平方米,營業收入470億元;從無人問津的名牌折扣網,到擁有1.6名注冊會員的中國B2C排名第三的網站,日均訂單超80萬單。唯品會這個名字現在已為很多人所熟悉。
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唯品會自身的成功或許在泉州并不具備復制的基因。作為本次游學團的第一站,泉州電商企業更關心的是,唯品會已經擁有1.8萬個合作品牌,像其他有影響力的B2C網站一樣,唯品會也在不斷提高入駐門檻,今后在入駐品牌的選擇上會怎么做?泉州企業可以從哪些方面努力?
有電商企業問到,唯品會會不會像天貓、京東一樣招商下沉,與原產地商務局、協會對接,讓泉州的優勢產業帶在唯品會線上重現,如此一來當地企業就有了特殊入駐渠道。畢竟,泉州有過類似的成功經驗:新華都與阿里巴巴共同開通了泉州產業帶頻道;世紀之村聯合京東商城開展中國特產泉州館;石獅男裝、晉江運動鞋服、泉州幸福街鞋城等聯合淘寶網和天貓網開設休閑男裝館、泉州品牌館、泉品匯等多個專區。不過,唯品會的回答是,目前90%的貨品仍然是自主把握質量,暫不考慮產業帶。
除了平臺設定的基本考核維度,游學團成員黃德宏的一個提問激發了團員們的靈感。“我在唯品會上發現有人仿造我們的款式,如果打官司告贏了,你們怎么處理?”做傳統樹脂工藝品出口起家的黃德宏也曾在版權上吃過虧,從2012年開始,他意識到版權的重要性,不僅強化打造自己的研發設計隊伍,還聘請法務專員處理版權事宜。
唯品會對此的回答是:“如果真是這樣,唯品會會把那個品牌撤下來,直接換你們的品牌上架。”這個回答讓團員們感到很欣喜,也更加堅定了他們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優秀自主品牌的決心。
合作中也有競爭 縣域“截流”大有可為
無論是阿里巴巴的平臺型物流,還是京東商城的標準化物流,作為整個電商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各大電商平臺都在構建自營物流體系。以物流基地為節點,拓展電商的覆蓋面積,作為打開市場的重要基地,這正是目前電商發展的趨勢之一。
2015年,唯品會也開始自建物流基地,80%的貨品由自有團隊派送。在其全國倉儲布局中,華北的天津、華東的江蘇昆山、西南的四川簡陽、華中的湖北鄂州、華南的廣東肇慶,五大物流中心共160萬平方米倉儲已經投入使用,外加建設中的新疆烏魯木齊物流基地,可見,大型電商平臺的物流步伐正在加快。
“要靠近用戶,還需要盡快在現有的5個中央倉周圍逐漸布局分站點。”唯品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擁有2萬名配送員的他們仍然感到配送力量不足,并在各地持續收購當地排名靠前的承運商。
對此,頭腦靈光的泉州游學團立刻嗅到了機遇:雖然在銷售渠道上必須抱平臺“大腿”,但在“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上卻完全可以與大平臺抗衡;“整個華南片區只有一個物流中心,在福建省甚至連分站點都沒有設,說明平臺的自建物流的速度跟不上。在縣域的滲透上,大平臺肯定做不過本地企業,我們就是要‘截流’。”參觀考察后,游學團團員在進行內部頭腦風暴時這樣總結道。
目前,有能力自建配送網絡的B2C平臺,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因為這些城市的單量足夠支撐起相應的成本;或者像唯品會在自建干線物流上做嘗試,但也仍然需要支線物流打配合。團員認為,大平臺觸角延伸不到或滲透力不夠的地方,正是縣域,正是農村,而這也正是大平臺發展過程中為當地電商企業留下的機會,未來雙方可能是合作也可能是競爭。
在學習中求合作 企業思路還需與時俱進
電商無界,學無止境。走進廣東不僅僅是為了學習經驗,泉州電商企業也希望能找到跟當地合作的機會。
跨境電商,作為目前電商領域熱點中的熱點,自然成為此次游學的重點之一。去年,泉州、晉江兩級政府領導多次親赴深圳,成功引進有棵樹、賽維兩家在跨境電商領域排名前十的企業,以此帶動泉州傳統外貿出口業轉型。
作為國內跨境出口排名前五、跨境進口B端排名第一的有棵樹,在全球范圍內擁有10萬平方米的倉儲物流中心。泉州企業如何與有棵樹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其跨境電商出口事業部和海豚供應鏈事業部,實現高效、暢通的跨境零售出口和進口?
對此,有棵樹出口事業部負責人向泉州傳統生產企業提出一點建議:“我們今年在晉江設了一個運營中心,通過與當地企業深度接觸后發現,很多企業思路還是沒有轉過來。少量、多批次是長期趨勢,比如我們一次下500件,沒什么工廠愿意接單,但他們沒有想過傳統外貿可能一次下5000件,但兩個月才下一次訂單,但跨境電商可能一個月就下十幾單,”生產企業調整生產節奏,才能更好地與跨境電商企業配合。
在參觀民族企業華為時,泉州企業則充分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據了解,以做運營商被人們所認識的華為,近年也開始以手機等終端電子產品觸及個體消費者,以及以云服務將客戶群拓展至政務、企業領域。數據作為企業的核心資產,安全最為重要,泉州企業在了解“華為云”后表示,今后還是有合作的可能。
泉州自身的產業優勢非常突出,近年在全國各大城市的電商指數排名直線上升。在與廣州電商協會的交流中,協會副秘書長李玉軍表示,希望通過兩地協會牽線搭橋,未來能促成更多產業、技術、人才方面的合作,“廣州市75%以上大型的電商企業都是廣州電商協會的會員,泉州有好的特色產品想要銷到廣東來,或者泉州有好的電商平臺,廣州也可以提供產品。”
此前,廣州電商協會已經跟部分其他省市的電商協會有過交流和合作,與泉州的接觸還是第一次。廣州遍布各種專業市場、電商產業園區,既有在行業里排名頂尖的電商代運營企業,也有在云應用方面技術實力強大的企業,可以通過協會對接邀請相應的創新型公司到泉州設點,同時泉州企業也可以到廣州設分支機構作為信息窗口。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