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本期泉州市“擔當者”典型事跡宣傳報道泉州市文旅局文保科副科長李慶軍,泉州市石獅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蔡金萬,泉州市體工隊擊劍教練王波,泉州市住建局建設工程消防管理科四級主任科員廖惠陽等四位干部。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爭優爭先爭效,以實干競跑、實績爭先的姿態,在泉州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泉州市文旅局文保科副科長李慶軍
文化遺產“守護者”
“參加泉州申遺和古城保護工作,是我一生的福氣!”在泉州市文旅局文保科副科長李慶軍的手機里,存了300多個電話號碼或微信,可聯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中國文史館等知名研究機構專家,這成為他近十年來最珍貴的“財富”。
申遺是一項龐大工程,從上到下背后的支撐力量難以計數。從2016年起,李慶軍全程參與泉州世遺申報工作,積極推動22個遺產點19項文物本體保護修繕。他先后服務保障100多人次國內外知名遺產專家、學者來泉考察,特別是國際遺產專家現場考察,站在泉州申遺大局的角度考量,耐心做好與專家溝通和服務的工作,讓不少國內外遺產專家為之點贊。他還全程參與市舶司遺址、南外宗正司遺址等考古發掘服務保障,讓更多人認識泉州系列遺產價值。
2021年7月25日,當得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李慶軍在世界遺產大會現場淚流滿面,“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李慶軍把文物保護作為自己畢生追求的事業。在古城文物保護修繕中,他注重建言獻策,利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閩南民居)營造技藝的優勢,堅持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干預”文物保護修繕原則,認真開展文物保護專項研究,助力泉州府文廟大成殿修繕項目列入2020年度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推介名單,成為向全行業推介的優秀項目。
宣傳泉州文化遺產,是李慶軍另一項重要使命。他常態化推動遺產講解、遺產保護、安全檢查等工作,經常利用周末、節假日到泉州開元寺、天后宮、德濟門遺址和泉州府文廟等開展義務講解,努力傳播中國海洋文化,講好泉州故事。同時,積極配合推進完成遺產點及考察沿線環境整治工作,“以點串線連片”持續放大申遺環境整治綜合效應,完成數百項環境整治項目;配合實施29條街巷環境提升綜合保護整治項目,致力打造“活態的古城、世界的古城”。
泉州市石獅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蔡金萬
碧水藍天“捍衛者”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耕生態環境保護二十余年,泉州市石獅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蔡金萬始終把環保工作視為一項崇高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爭當“環保衛士”,用實際行動捍衛碧水藍天。
從事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期間,他始終奮戰在生態環境改善的最前線。有一次,為查清跨境流域梧桉溪的污染原因,蔡金萬帶隊從石獅市玉浦沿溪徒步六個多小時,沿途查找污染源,不管排污口有多臭、污水有多臟,他都親自采水樣、拍照片、做記錄。蔡金萬認為,“查清污染源并讓污水變清是職責所在。”曾經又黑又臭的內溝河,變成了清澈小溪,蔡金萬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環保工作是一塊硬骨頭,要有堅強的責任心和原則性,敢于動真碰硬。借調到泉州市生態環境局督察科后,蔡金萬負責組織實施全市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去年9月,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泉州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從迎檢準備、現場調研、動員部署,到問題反饋、清單梳理、方案制定,時間緊、任務重。作為參戰人員,蔡金萬每天第一個到辦公室,直至深夜才離開。“環保督察是對地方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體檢’,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不滿意……都會得到充分體現”,蔡金萬堅守工作有韌勁,以赤誠之心守護碧水藍天。
在工作中,任務分解時最容易“得罪”人。蔡金萬始終堅持原則、據理力爭,認真傾聽責任單位聲音,力爭分解工作達到最優。“遇到一些找不到責任單位的‘無主’項目,蔡哥總是主動承攬,用實際行動詮釋環保人的責任擔當。”這是同事小胡對蔡金萬的印象。
為保證整改措施全面落實、整改效果全面實現,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高效、高標整改,蔡金萬牽頭建立《泉州市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紅黃牌警示機制(試行)》,配合整理督查月通報,做好具體問題整改進展調度、分析研判、提醒督促。
泉州市體工隊擊劍教練王波
競技體育“排頭兵”
“優中擇優、寧缺毋濫”,這是泉州市體工隊擊劍教練王波在基層選拔優秀苗子時,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泉州市體育戰線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王波始終以“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擔當”為堅定信念,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爭做泉州競技體育“排頭兵”。
擊劍項目作為泉州競技體育的優勢項目,近年來成為泉州競技體育發展的“標桿”。“選得準、練得正、推得出、拔得尖”,作為泉州市擊劍隊主教練,王波充分發揮自身在隊伍建設中的主導和模范作用,圍繞建設“一流戰隊”目標,在隊伍管理和技術創新上下功夫。他帶頭制定出臺了《擊劍隊訓練比賽綜合管理條例》和《日常管理獎罰規定》,對運動員的戰訓表現和日常行為作了明確規范;重視體教結合,采取舉辦文化補習班的形式,培育雙優人才,先后培養輸送出多名國際級運動健將和國家級運動健將,并有20多名運動員保送或考入大學繼續深造。
“以保證訓練質量為基礎、以提高成績水平為出發點、以取得金牌為目標”,在訓練中,王波注重摸索和總結擊劍項目訓練客觀規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因材施教。同時,他注重人才梯隊培養,每學期不定期深入各地基層一線,選拔優秀體育苗子,完善各年齡組梯隊建設,積極向省隊和國家隊輸送人才。其中,包括出征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中國花劍隊3名隊員、2020年東京奧運會1名隊員。目前,福建省擊劍隊有60%隊員由泉州輸送。
潛心耕耘,終出碩果。在2022年結束的福建省第十七屆運動會擊劍比賽中,泉州市擊劍隊一舉摘下該項目24枚金牌中的18枚金牌,以34枚獎牌數雄踞全省各地市榜首。得益于競技體育工作出類拔萃,王波先后于2018年被授予“泉州市先進工作者”稱號,于2021年被評為市直優秀共產黨員,并被推薦擔任第十三屆泉州市政協委員。成績面前不停步,砥礪奮進創一流,王波表示:“只有銳意進取、與時俱進,才能為泉州體育事業的發展不斷譜寫新篇章!”
泉州市住建局建設工程消防管理科四級主任科員廖惠陽
城市建設“輕騎兵”
“城市建設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群眾過得更幸福!”作為一名經驗豐富、專業過硬的“住建人”,市住建局建設工程消防管理科四級主任科員廖惠陽積極融入“抓城建提品質”專項行動,主動請纓到新城指揮部工作,以“輕騎兵”的姿態服務一線、推動項目,將汗水灑在城市建設的道路上。
為城市“體檢”。作為泉州人,廖惠陽對這座城市深懷感情。為摸清城市發展短板弱項,他帶著為民建城的情懷,推動“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與規劃技術團隊、各級工作人員“用腳步丈量城市”,對城市進行“體檢”,既把脈“城市病”,又深入了解市民對建設美好城市的愿景。經過90多個日夜的奮戰,362頁《2022年泉州城市自體檢報告》終于出爐,成為泉州城市建設計劃的重要依據和參考。
為民生“補短”。補齊城市“短板”對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具有重要意義,廖惠陽深知“木桶效應”的影響,看著停車難、停車亂長期困擾群眾出行,他特別揪心。為解決群眾“辦事10分鐘,停車1小時”問題,他結合“城市體檢”評估,把眼光聚焦到商場、學校、醫院、景區等重要節點周邊,與同事們在地圖上畫下一個個圈,通過挖掘公園廣場地下空間、利用閑置土地等增設公共停車泊位。去年,他們共推動新增城市公共停車泊位5200個。今年,還謀劃新增城市公共停車泊位6500個。
為項目“架橋”。“城市建設要有顏值,更要有品質!”為提升城市建設品質,廖惠陽積極會同新城指揮部干部輕裝上陣,多次轉戰鯉城、豐澤、晉江、石獅等地,落實“精致建設、精美呈現”理念,不厭其煩地做好設計、施工企業和從業者的思想工作,幫助項目業主聯系專家、設計院,尋找技術支持。最終,鯉城繁榮—站前西片區改造項目、石獅市老城中心區城市更新、晉江市紫帽片區慢道系統示范項目等5個項目順利入圍省級樣板工程(精品工程),爭取獎補資金5300萬元。有同事打趣說:“多虧你架起技術‘橋梁’,帶領項目趕上品質‘大道’。”
記者手記
用好一個人 激勵一大片
“不僅要讓‘擔當者’有榮譽感、獲得感,還要讓他們有為有位、賦能爭優!”泉州堅持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樹立抓落實、拼實績、比貢獻的鮮明導向,從戰場中找戰果、從戰果中找戰將,讓“擔當者”有為有位。
在選樹“擔當者”工作中,市委組織部將先進典型列入干部選拔使用儲備庫,對符合條件的人選,納入優秀年輕干部庫,進行跟蹤培養;對事業需要、人崗相適、一貫表現突出的,及時選拔使用或晉升職級。有此激勵,在基層一線和艱苦崗位,干部們堅定當起文化遺產“守護者”、碧水藍天“捍衛者”、競技體育“排頭兵”、城市建設“輕騎兵”等角色,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氛圍漸濃,“擔當者”效應凸顯。
用好一個人,激勵一大片。在“擔當者”典型帶動下,全市招商引資、片區拆遷、重點項目、改革創新、黨的建設等領域紛紛涌現“精兵強將”。在我市高質量發展主戰場,一大批干部激情燃燒、干事創業、奮勇爭先,必能為加快推進21世紀“海絲名城”建設當先鋒、打頭陣、作表率。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