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質量和每個老百姓都有關系,”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黃煒1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在糧食安全問題的管理上,政府的態度是堅決的,絕對不允許被污染的糧食進到口糧市場、進到老百姓的餐桌上。”
有媒體問,“近年來鎘超標大米和真菌超標小麥引起輿論關注,有哪些措施保障糧食質量安全?”
“記者提到的問題,是受土壤水質污染、氣候環境變化等原因造成的,關鍵是怎么應對,”黃煒說,“我們做好監測和檢驗,如果發現有污染的糧食要及時有效地處置,確保被污染的糧食絕對不容許進入口糧市場,這是一條紅線。”
一是監測關口前移。在收購環節開展質量和食品安全指標監測,及時掌握新收獲糧食質量安全狀況,提前主動掌握被污染糧食的糧情,為第一時間處置爭取工作主動。
二是嚴格質量檢驗。通過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在檢驗技術、設備方面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分布在全國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機構和化驗檢驗室的功能,為把好糧食入庫關、出庫關創造比較好的條件。
三是堅決分類處置。在收購環節,發現受污染糧食后定點收購、專倉儲存、全程監管,不能和其他一般流通的糧食混在一起,要進行封閉式管理。在儲存環節,按照使用用途,要定期、不定期開展儲糧質量抽檢,準確掌握糧食質量情況,堅決做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絕不允許流入口糧市場和食品生產企業。
四是加強黨政責任落實。全面壓實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責任。就食品安全問題,根據要求,國家建立了各部委的聯動機制,各級政府建立了系統監管體系,將相關工作納入黨政同責考核,如果有問題一票否決。
“從2006年開始,每年政府都組織收購和儲存環節糧食質量的風險監測,根據掌握的情況,中國糧食質量整體情況是良好的,是安全的,請大家放心。”黃煒強調。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