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次人才深入基層一線考察學習 (市委人才辦供圖)
東南沿海,人才薈萃。9月13日至15日,2024年第三期泉州市高層次人才國情省情市情研修班在惠安成功舉辦。
三天時間里,來自各領域的45名高層次人才在主題鮮明的專題講座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強化政治引領;在富有產業、人文特色的現場教學點中,進一步了解泉州市情、感受當地文化、觸摸產業脈動;在交流討論中,凝聚愛黨愛國愛鄉共識,爭當追夢奮斗的“孤勇者”、崇尚科學的“營造者”、扎根奉獻的“自燃者”,共繪“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美好畫卷。
專題講座——
學深悟透篤行 凝聚奮進之力
金秋時節,9月13日,45名高層次人才齊聚東南沿海小鎮——惠安崇武,開啟了一場特別的研修之旅。
開班后,泉州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林秋玲專題講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和意義、把握和踐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科學方法、推動改革任務落實見效三個方面深入淺出地為人才作了生動講解。
作為高層次人才,在時代浪潮中堅定不移跟黨走,就是要始終厚植愛國情懷,彰顯人才獨特價值。
福建豪翔園林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藝術總監劉國文說:“林老師的講解讓我深刻認識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重要會議,對我們人才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下一階段,要以全會精神為指導,凝聚思想共識,緊跟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時代步伐,充分發揮人才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作用;把準改革開放走向和發展趨勢,將全會精神融合到石雕產業的發展中,尋找路徑、破解難題,為石雕行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研修班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泉州的產業、感受當地的文化,拓寬我們的思維。”泉州高品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何國鼎表示:“在企業發展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壁壘,那么通過這次學習,我們可以多學科、多產業進行交叉交流,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收獲創新思維,更有機會去突破發展的局限。”
本次研修班,還邀請華僑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王冬松作《中國傳統工藝之美》專題講座,用鮮活的案例,讓人才感受到中國傳統工藝之美。
現場教學——
深入一線學習 感受地方特色
惠安縣不僅是建筑之鄉、雕藝之都,還有“惠女精神”。“惠女精神”與“晉江經驗”一樣,背后都閃耀泉州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愛拼會贏”的奮斗精神、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值得每個人才共勉。
認識來源于實踐,本次研修班組織學員走進達利食品集團、走馬埭現代農業展示中心、泉州市(惠安)人才創享中心、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問海“人才之家”、雕藝文創園等惠安特色產業、人文點深入考察。
“位于惠安縣輞川鎮的走馬埭現代農業展示中心,令我印象深刻。”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陳昊告訴記者,在實地走訪總書記足跡點的過程中,獲得了比較有推廣意義的經驗,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中進行分享,在實踐、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實現往上遞增的效果,努力為泉州培養產業人才作貢獻。
在走訪過程中,惠安縣崇武墨明石業工藝廠藝術總監林庭芳感觸頗深。他說道:“惠安縣的工藝美術、化工、農業等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這提示我們應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的研發投入,鼓勵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體系,以此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增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主題交流——
匯聚人才智慧 賦能產業發展
“鳳凰擇高枝而棲,人才奔事業而來”。當前泉州正全力大抓經濟、大拼發展,鼓勵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人才集聚平臺,“泉州制造+世界科技”大有可為、大可作為。
9月15日上午,研修班舉行了一場“人才為泉州產業與城市發展賦能”主題交流,高層次人才們紛紛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為泉州高質量發展貢獻“金點子”。
“非常感謝泉州市委人才辦、惠安縣委人才辦提供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閩南理工學院聘任給水排水專業教授邵丕紅說道,作為高層次人才,將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盡己所能培養出一批在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設計、施工、技術管理等方面較強的專業實用技能人才,為泉州市民身體健康以及地區給排水事業發展作出新貢獻。
“在這一期的學習中,我體驗了不同行業企業的運營與發展,感受到泉州‘愛拼敢贏’的企業家精神;也目睹了大師們的精湛藝術,透露出匠人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與傳統工藝的傳承。”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研創中心高級經理戴惠戀說,作為泉州市頭部企業的高層次人才,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企業服務,更重要的是要履行社會責任,通過自己的行為帶動上下游企業,以及其他行業的技術創新與發展。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成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而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源泉。”福州大學先進制造學院教授程揚健認為,泉州的現代產業,特別是制造業、文化創意產業等,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進行支撐。通過引進和培育各類專業人才,可以為泉州企業注入新的活力,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