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是全國著名僑鄉、閩南文化主要發源地、民族英雄鄭成功故鄉,400多萬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遍布世界58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連接南安與世界的紐帶、融通中外文化的橋梁。近年來,南安充分發揮獨特的對臺對外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堅持高位謀劃、高層推動、高頻調度、高效落實,聚力聚勢打造華僑、成功、鳳山、僑僧、體育、產業和閩南等多元文化品牌,突出打好“僑牌”“臺牌”,推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泉州民族宗教工作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助力添彩。
成功情緣凝聚人心 鳳山文化根植兩岸
跨海來相會,共敘成功緣。今年8月,正值民族英雄鄭成功誕辰400周年,數百名臺灣同胞齊聚成功故里,共赴第八屆南安(國際)鄭成功文化節之約。
城因人而興,人因城而榮。南安通過發揮“成功故里”這一品牌優勢,每年到英雄故里進香朝拜、尋根問祖的臺灣信眾、宗親以及進行調研考察、旅游觀光的臺灣學者、游客達近10萬人次,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位于石井鎮的福建省首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范點——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更是借助鄭成功祖籍地優勢,吸引了30多家臺資企業簽約入駐和50多名臺灣青年前來就業創業。
與“成功故里”同為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還有南安鳳山寺。千百年來,鳳山寺依山而立,香火鼎盛不衰,形成了以“忠孝仁義”為精神內核的鳳山文化。跨越千年時空,鳳山文化已演化為一種符號圖騰、一份鄉愁寄托,成為連接兩岸同胞及海內外僑胞的情感紐帶,更是南安對外交流的一張“燙金名片”。
培樹“僑僧文化”品牌 搭建溝通海外紐帶
佛教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傳播,催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僑僧。
緊扣“一帶一路”倡議發表10周年等重要節點,南安市深入挖掘僑僧歷史文化資源,積極籌辦首屆僑僧論壇。2023年10月27日至29日,由福建省佛教協會與菲律賓佛教聯合會共同主辦的“中華一家 從心出發”首屆僑僧文化交流系列活動在南安雪峰寺舉辦。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界代表、華僑居士代表共計2000余人齊聚僑鄉南安,共話祖庭情誼、共敘中華一家、共論從心出發。
“以僑僧論壇為核心的僑僧文化系列活動,為新時代僑僧交流合作構筑起新的更廣闊的平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演覺法師感觸頗深。他指出,“百余年來,分布于海外的廣大僑僧通過種種途徑加強聯誼,但像這樣把各地僑僧代表匯聚一地共敘法緣,共謀發展,還是第一次。”
2009年以來,南安雪峰寺傳承宗風,繼續沿著歷代祖師傳法南洋的足跡,選派優秀人才,開展重走雪峰祖師遠渡重洋弘法路,足跡遍布菲律賓、新加坡、新西蘭和美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有力推動不同文化、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鑒,開啟當代海外弘法新篇章。
挖掘民族特色資源 繪民族團結同心圓
伴隨著城市化不斷推進,城市民族工作成為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多民族群眾互嵌式社區,要從基層社區抓起。南安市柳城街道金街社區,戶籍人口18878人,流動人口7000余人,有少數民族352人,是各民族聚居的“大家庭”。金街社區堅持以點帶面,以四季家園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為抓手,通過扎實的社區建設、有效的社區服務、豐富的社區活動,營造各族人民一家親的濃厚氛圍,努力把社區建設成多民族群眾互嵌式社區。
碼頭鎮是南安市畬族主要聚居地,畬族村人口1.3萬人。近年來,碼頭鎮深挖民族特色資源,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打好“僑牌”“臺牌”,推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等榮譽。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
近年來,南安市委統戰部(民宗局)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始終把民族鄉村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統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各項工作,努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確保5個少數民族村和2個少數民族聚集地,與全國人民一道走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