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是泉州鞋業持續發展并在全國乃至世界制鞋業,奠定自身地位的重要因素。20世紀80年代從家庭作坊起步,到90年代開啟的創牌運動,再到2000年之后的上市融資,“創新、變革”一直是引領泉州鞋業前進的動力。
如今,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擁有全球最完善的運動鞋產業鏈的泉州鞋業,通過并購重組、跨界轉型、資源整合,進一步優化和延伸產業鏈,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本報記者 劉文艷
并購重組
優化產業鏈
2月25日,隨著安踏2012年財報的公布,泉州鞋業最大的一筆并購案浮出水面。安踏體育以55%的比例控股泉州寰球,100%控股全鋒(福建)鞋材有限公司、泉州東達輕工發展有限公司,總代價為2.54億元。
對于這次并購,安踏總裁張濤表示:“收購泉州寰球,對于優化安踏體育的資產,增加快速補單的靈活性,提升產品質量,獲得供應鏈的執行效率,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據了解,泉州東袆達輕工發展有限公司及全鋒(福建)鞋材有限公司生產鞋底,泉州寰球鞋服有限公司生產及銷售體育用品。
這次并購也被認為將開啟泉州鞋業的并購重組浪潮。實際上,早在三四年前,泉州鞋業對于并購就不陌生,2009年安踏斥資近6億港元收購意大利品牌斐樂在中國的商標權及業務。在成功上市后,特步、361°、匹克等也明確表露過有并購國際品牌的計劃。
產業鏈上下游的并購和整合更為常態化。匹克對上下游的整合從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就已開始,當時作為匹克集團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許志達從原有的10多家上游供應商中,篩選出3家作為企業的深度戰略合作伙伴,接下來又對鞋面、鞋底等供應商進行了整合,整合供應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形成以匹克為中心的高效產業鏈。
轉型跨界 拓展新領域
在縱向整合產業鏈的同時,橫向的產品品類擴張也在進行。
2002年,安踏率先帶領泉州鞋業涉足運動服裝領域,并取得了成功。在高速發展了近十年之后,面對同質化競爭和高庫存壓力,泉州鞋業再次瞄上了“跨界”,這一次,他們開始由運動領域向兒童、戶外、休閑領域進軍。
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利用募集資金的一部分,361°開啟了童裝的研發及拓展。2012年,雖然成人鞋服的營收開始縮水,童裝的收益卻急升97.7%至人民幣3.7億元,童裝門店較上年增加433間至1590間,成為企業業績增長的新動力。
匹克也在積極尋找新的增長動力,公關總監劉翔透露了匹克未來的打算,“在以籃球為主的基礎上,匹克還會豐富其他品類,例如跑步系列、女子系列等,通過品類的豐富和增長來實現業績提升。”
正大鞋業的跨界轉型則更為徹底,在正大新一季鞋服產品的展示冊上,格紋襯衫、休閑馬甲、英倫風衣、休閑皮鞋……充滿了時尚休閑感的設計,已看不到原本“運動”的影子。
不斷豐富和變化的產品品類,是泉州鞋企對市場的一種探索,也是企業轉型升級、尋找新增長點的一種嘗試。
資源爭奪 搶占有利地勢
經濟低迷時期,也是為接下來的發展儲存能量的時期,2013年伊始,賽事資源的爭奪在泉州鞋業中再次開啟。
1月17日,自2009年首次成為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后,安踏再度攜手中國奧委會,成為新一個奧運周期中國奧委會體育服裝合作伙伴。幾乎同一時期,匹克也宣布了兩項重磅簽約:與德國籃協和新西蘭奧委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與此同時,半個月前與“會飛的白人”巴丁格的簽約,則讓匹克的NBA代言人增至17位,遍布NBA賽場半數以上的球隊。
將跑步作為核心體育項目之一的特步,則瞄準了馬拉松這一長跑賽事資源發力,相繼贊助了廈門馬拉松、鄭開馬拉松、廣州馬拉松、香港馬拉松等。361°則除了贊助2014年的南京青奧會外,還拿下了2010至2015年中國(全國)男子/女子排球聯賽、大獎賽及錦標賽等六大賽的獨家冠名贊助權等。喬丹、鴻星爾克、德爾惠等也在根據自己的品牌定位,紛紛加快與各類賽事資源的合作步伐。
并購、跨界、資源重組……依托泉州鞋業產業集群優勢而誕生的泉州體育品牌,正集體展示強大實力,并加快向全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的步伐。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