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超連
卓越鴻昌生產的免托板制磚生產線,已獲得幾十項國家專利。
世界知識產權日剛過沒多久,北京時間5月1日,美國圣何塞地區法官高蘭惠發出一項法庭令,針對蘋果和三星專利權訴訟中三星應當向蘋果支付的賠償金額,將于今年11月進行重新計算。
這場曠日長久的專利大戰,在為人津津樂道的同時,也給南安裝備制造業企業敲響了警鐘:如何打好專利保衛戰?專利保護風險究竟何在?
[strong]侵權產品泛濫 裝備制造陷“山寨門”[/strong]
如果親自到砌塊成型機市場走一遭,你會發現種類繁多的砌塊成型機外觀格外雷同,難以分辨同樣一款產品究竟是誰家生產制造的。總部在南安的福建群峰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曾遭遇過這類“山寨門”。
13年前,群峰機械自主研發的砌塊成型機正式上市,市場表現強勁,接連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市場訂單。但在不久之后,群峰發現,市面上開始出現外形、功能與自家產品相似度極高的產品。
2006年,山東一家機械企業購買了群峰的砌塊成型機。幾個月后,群峰的市場工作人員驚訝地發現,該企業竟然也開始做起了砌塊成型機,而且幾乎就是完全仿照群峰的機器進行生產的。
“對方就是把我們的產品拆卸后,改動了一些細節,貼上自己的牌子。”群峰機械總經理助理張建海告訴記者,最要命的是,這家企業所賣的砌塊成型機,比群峰的售價便宜,作為“玄門正宗”的群峰很受傷。
“剛開始發現這類情況時,我們也想維權,但是在國內機械行業‘一般抄’的大背景下,維權并非易事。”張建海說,對于那些堅持自主研發的企業而言,即便已經及時申請專利對產品進行保護,還是會受到不法侵權。
在南安裝備制造業,群峰的遭遇并非個案。據不完全統計,南安裝備制造企業多達上百家,這還不包括作坊式沒有登記的小型企業。一些動機不純的企業投機取巧,走上了山寨之路。
業內人士坦言,與國外產品相比,國內的技術創新能力的確乏善可陳。福建卓越鴻昌建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志昌告訴記者,包括建筑機械在內的許多領域都盛行抄襲之風,“你抄我我抄你,設備都是互相看來看去的”。
顯而易見的是,對企業而言,在效益上,抄襲可以立竿見影,即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低的資金和人力成本生產出較為成熟的產品,相比投入大量資金、人力和時間研發一項技術,要省錢省力省時得多。
但需要正視的是,抄襲別家的產品既對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無益,也使知識產權所屬企業遭受損失,對企業的創新意識造成了傷害,長此以往,勢必破壞市場,導致惡性循環。
在傅志昌看來,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需要提防出現粗暴的“拿來主義”。“對企業來說,在照搬國外機型或者模仿成風的當下,沉下心來搞研發是異常艱難的。”傅志昌說,很多企業都不愿花那么多的時間專注研發,因此在后續的市場推廣上常常陷入被動。
張建海則認為,簡單的“拿來主義”并不能長久。在機械領域,真正用心把產品質量做好,把售后服務做好,這些都是抄襲不來的。
[strong]業界積極響應 打響專利保衛戰[/strong]
在頻遇專利糾紛的背后,是南安裝備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加速提升。
目前,南安裝備制造業十分重視專利技術的保護。群峰機械、閩安機械等行業排頭兵,每年的研發投入比重占全年銷售金額的5%以上,并投入大量精力對專利進行保護。
“一有技術創新,我們就立馬通過專利申報,將創新成果保護下來。自2011年入駐南安濱江機械基地以來,群峰申請的專利就達20多項。”張建海介紹,目前,群峰已擁有60多項專利技術。
在閩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全自動多模盤式蚊香成型設備和臥式螺旋攪拌機均獲得了國家實用型專利證書。依托這些專利技術優勢,公司產品覆蓋了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廣東、江西、湖南、河北、四川等省市,全國市場占有率高達80%。
在泉工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傅炳煌看來,南安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專利保衛戰已是迫在眉睫。“以往我們南安企業帶著最新產品到世界各地參展時,國外同行都會用一種懷疑的眼光看待我們。他們會收集資料回去進行類比,力圖尋找中國制造與國外產品的專利重疊。”傅炳煌說。
卓越鴻昌建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志昌,作為一個學者型的企業掌舵者,對企業專利保護更是熟稔于心。2008年起,卓越鴻昌全自動免托板制磚生產線就已投入研發,但直到去年才正式推向市場。“從研發到走向市場,前后5年的時間,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慎之又慎的過程。”傅志昌說。
據悉,在研發這條免托板生產線時,卓越鴻昌在一定程度上借鑒吸收了國外同行的經驗。比如,在砌塊成型機械至關重要的定量供料環節,為了防止加料過程中混凝土提前液化,產生結塊,國外企業采用兩個手動擋板的技術來控制整個料車的總料量,這個控制方法成為國外企業的專利。
“對國內企業來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同樣需要運用這個技術,但又不能直接采用。”傅志昌介紹,卓越鴻昌便通過對兩塊擋板的功能進行局部創新,突破了技術瓶頸。目前,卓越鴻昌的免托板生產線已獲得了幾十項國家技術專利和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在去年寶馬展一亮相就引來30多名意向客戶。
業內人士表示,南安裝備制造業企業打響專利保衛戰,于己于行業都大有裨益。
當前國內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傅志昌認為,對當下的國內企業而言,引進、消化、吸收不失為一條可走的捷徑。“要想真正實現技術創新,或可以先引進國際高端制造業的人才,才能在專利競爭上取得優勢。”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