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種衍用科技幫助村民養豬增收
核心提示
近日,中國青年網公布了100名全國鄉村好青年名單,南安東田鎮村官黃種衍榜上有名,榮膺“鄉村致富好青年”。日前,記者來到東田湖山村,探訪他用科技助養豬人致富的精彩故事。
□本報記者 許雅玲 戴涵琦 施海燕 實習生 吳劍貞 文/圖
推廣沼氣 節約資源
黃種衍今年27歲,泉州洛江人,大學選擇了農學專業,農學知識為他打開了新視界。
2010年大學畢業后,他報名參加省“三支一扶”計劃,來到了南安東田湖山村。黃種衍的到來給小村子帶來了新變化。在他的帶動和幫助下,綠湖養豬合作社生意火紅,還發展了近萬戶的沼氣用戶。據介紹,一戶沼氣池一年可以節約柴火支出1500元,單單這一項,全村一年就可節約支出1000多萬元。
改進沼氣 研發專利
支農兩年任期滿后,黃種衍還是選擇留在東田,因為這里有他放不下的研究。東田養豬的村民很多,許多農家用起了沼氣,但黃種衍發現存在著許多問題。“沒有用完的沼氣,因貯存運輸不便,很多農戶選擇直接放掉,既浪費又危險。”他說,不僅如此,一些沼氣池修建得不夠好,不經沉淀處理排放出來的沼液污染著水源、空氣。他想起了大學里學到的“沼氣、沼液、沼渣”廢物利用知識,但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起來談何容易。
他翻遍藏書,記下有用的知識、存在的問題,走訪南安、同安等地20多家大中型養殖基地,每到一處都會做總結,研究詳細實用的材料。同時,他還向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態研究所的專家請教。
帶著一份執著與熱愛,他先后參與研發了三項實用新型專利“一種處理沼液裝置”、“一種沼氣貯氣裝置”、“一種廢料回收利用裝置”以及一項發明專利“一種廢料回收利用方法及系統”。現在到了冬季,他和同事又開始琢磨著研究沼氣的低溫發酵技術。
微信賣肉 助推銷量
除了改進沼氣使用,黃種衍還幫助村民賣豬增收。在他的出謀劃策下,東田綠湖牲畜屠宰點的生意越來越紅火。2011年1月,屠宰場成立前,黃種衍和工作人員就制訂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農業品牌營銷計劃,同時建立管理系統軟件構架,監管整個生產、銷售過程。“通過這個系統,客戶能知道他買的豬肉是哪頭豬的,這頭豬在哪養大,怎么養大,什么時候被宰……”黃種衍說,這樣可以讓大家知道吃進嘴里的肉都是無公害、綠色放心的。
隨后,黃種衍又提議微信賣肉。2014年1月1日,合作社開設微信公眾號,20多人在一線服務,每天下午6點左右,顧客就可以通過微信、電話、網絡等三種方式進行訂購,并通過物流方式收貨。如今,越來越多的銷售商慕名前來下單,每天能賣出三四十頭無公害生豬,多的時候能賣七八十頭,年產值近5000萬元,帶動200多戶養殖戶受益。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