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廣東省農業廳邀請的專家組在廣東省興寧市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主持的“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三千斤技術”的攻關項目進行驗收。經現場測產后,專家組宣布該項目早季平均畝產為703.9公斤,最高產量達738.5公斤。
上午10時,試驗項目所在地興寧市新陂鎮新金村已是烈日炎炎,試驗田中是一片片齊整的淺黃,稻香隨風飄繞田間。“這一片都是我種的,長勢不錯。不過5月份連續下雨,發生了紋枯病,對結實有影響。”試驗田種植者李志新向袁隆平介紹水稻的情況。
興寧市的“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三千斤技術”攻關項目的組織單位是廣東省農業廳,技術單位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實施單位是興寧市農業局。
項目指導專家之一、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唐湘如告訴記者,這一項目面積110畝,采用的是“‘超優1000’品種+雙季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強源指增強葉片的光合作用,活庫指提升稻谷籽?;钚栽黾拥矸酆浚瑑灻字柑嵘椎目诟泻唾|量)栽培技術+缽苗機插秧”模式。
這一技術模式核心是:選用“超優1000”,播種線精量播種,“超級稻壯秧劑”大棚溫室缽體培育壯秧,缽苗插秧機移栽,基肥深施“超級稻專用肥”70公斤/畝、返青分蘗期追施“超級稻專用肥”30公斤/畝,破口抽穗期噴施“超級稻米質改良劑”200克/畝,灌溉和病蟲害統防統治。
袁隆平在現場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已在全國選取了38個點進行第五代超級雜交水稻的培育研究。興寧市“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三千斤技術攻關”項目是第五代超級雜交水稻的試驗點之一。
“這個品種一個特點是抗倒伏。”袁隆平說。
在現場測產驗收的專家組成員包括了曾培育出“汕優63”水稻良種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等人。經過現場收割、稱重和測算后,專家組公布了驗收結果:平均畝產為703.9公斤,最高產量達到738.5公斤。
“我們國家的水稻技術已經是國際先進水平,如果這次雙季畝產3000斤能夠實現,又將是個世界的新紀錄。”袁隆平說。
2014年10月,袁隆平主持的“Y兩優900”品種在湖南龍山百畝攻關示范片中實現了畝產1000公斤的突破。(記者吳濤)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