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東南早報訊(早報記者 李菁 李心雨 郭曉冰 胡彥明 實習生 呂彬彬 文/圖)今年來,早報持續關注泉州市區津坂路的“道路菜場”亂象,沿街占道經營的賣菜攤販盡管給附近居民提供了“即停即買”的便利,但帶來的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問題令人頭疼。近日,豐澤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黨組成員、主任科員朱金緒,豐澤區豐澤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葉乃立,市政協委員孫亞宏,接受由泉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東南早報聯合推出的“城市會客廳”欄目專訪,共話城市占道經營管理問題。
A 病灶在哪
現狀 豐澤區刺桐路以東僅有一個農貿市場
津坂路只是泉州市區占道經營問題的一個縮影。在豐澤區,農貿市場的缺乏成了占道經營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朱主任介紹,作為中心城區的豐澤區,在刺桐路以東只在東美有一個菜市場。云谷、圣湖小區西大門原有的農貿市場改為超市后,大部分菜農在人行道、次干道上占道經營,豐澤新村原有的菜市場也改成了培訓機構,當下農貿市場建設與居民需求比例失調。另外,便民攤點設置上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這給占道經營、流動攤點留下了生存空間。
葉副主任表示,不可否認泉州豐澤城區的基礎配套設施還不完善,缺少商貿市場、停車場、衛生設施等是不爭的事實,在一定程度上,亂擺攤、亂停放等現象與此不無關系。
目前,豐澤區只有17個農貿市場,現有市場大多由社區自設形成,多數達不到商務局《農貿市場設置與管理技術規范》的要求(建成區商業用房面積不低于2000平方米,其他商業用房面積不低于500平方米,并配套設有占商業用房20%以上的機動車、非機動車停放場地和內部倉庫),市場周邊占道經營、亂停放、亂排污水等現象較嚴重。
誘因 占道擺攤門檻低 市民尋求“路邊便利”
朱主任認為,占道經營屢禁不止由3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經濟利益,二是擺攤者法律意識淡薄,三是居民求便利的心理。
占道擺攤門檻低、經濟效益高,巨大的經濟利益吸引許多無業者加入占道擺攤經營行列。另外,占道經營、流動攤點的設攤者對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意識淡薄,尤其是對城市管理、市容市貌、環境衛生秩序等方面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了解甚少。
隨著城市化進程發展加快,中心市區居民因生活節奏快,普遍存在求便利心理,希望在家門口或上下班的路上就能買到商品。攤販抓住了居民需求,不顧規章制度約束,占道擺攤做起了買賣。
孫委員認為,替代方案還未出臺,取締占道必遇阻力。由于占道經營者中有小部分確實屬于城市貧困家庭,不讓他們經營,總要為他們解決就業及生活問題。目前泉州還沒有一套方案來解決取締占道經營后安置這些貧困家庭的具體辦法或規定。無處可“疏”,“堵”必成難題。
尷尬 執法人員缺口較大 相關法規不健全
“整治占道經營目前存在的難題主要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以及執法力量薄弱。”朱主任說,豐澤區目前僅有59名行政執法人員,人員配備缺口較大,城管隊員巡邏范圍覆蓋大、時間長,責任片區廣,管理力不從心。
孫委員認為,目前對占道經營的執法管理時緊時松,未能持之以恒,多是在重大的檢查節點、節假日等時間段加大整治,節點一過,管理又松懈,老毛病易犯。
“很多占道經營者利用無牌照機動車,與執法者玩起‘捉迷藏’,而城管部門沒有權限査扣這些無牌車輛,即便是占道經營者被當場逮住,行政執法人員也只能望車興嘆。相關部門之間也存在需要進一步配合默契的問題,改進有時出現不同步、不協調等狀況。”孫委員說。
違法占道處罰力度是否偏低,這也成了大家的討論重點。朱主任表示,目前并沒有具體的罰款標準,而攤販的不配合讓罰單難開的問題一直存在。
孫委員認為,目前缺少對違法占道經營者處罰的法律依據,是整治難的原因之一。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