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經濟日報19日一版發表長篇通訊《潮起八閩再揚帆——福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紀實》,本報今日予以轉載。
潮起八閩再揚帆 ——福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經濟日報記者 石偉
三月初春,萬物復蘇,八閩大地綠意漸濃。
2014年,中央決定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一年多來,隨著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福州新區獲批、福建被確定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多區疊加”的新格局基本成型。2015年,福建經濟運行呈現出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全省生產總值較上年增長9%,增速比同期全國平均高2.1個百分點,多項指標名列東部各省前列。
“福建的發展機遇來之不易,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抓住這個機遇,也沒有任何理由不用好這個機遇。”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多次強調。建設一個“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正在成為福建全省干部群眾為之奮斗的目標。
改革注入活力
“以前企業辦證要跑多個部門,提交30多份材料,至少需要10天。”福建華東國際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為仁說,“現在只在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辦一本證,當天就能辦妥。”
陳為仁所說的“一本證”,就是將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統一為一本證,號碼合并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去年5月,福建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實施“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6月覆蓋全省,10月起在全國推廣。
審批難、審批煩、審批慢,一直為企業所詬病。從堵點、痛點、難點中找突破,福建省把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作為改革第一要務,摸清權力家底,
敞開大門搞改革。福建將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權限下放到市縣兩級,省級僅留30項;
253項省級行政許可事項下放到福建自貿試驗區,自貿區內企業實現“審批不出區、辦事不出區”;省發改委要求,法律法規未明確由市縣初審的事項可由省級直接受理;省食藥監局推行“三集中”改革、實行“一站式”服務后,審批專用章從22枚減少為1枚;廈門市的“多規合一”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改革,讓總審批時限從180天減少到49天。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共推出100余項創新舉措,其中45項屬全國首創。
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與全省81個縣(市、區)及以上行政服務中心完成互聯互通,實現了各級主要行政部門審批業務“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上全覆蓋,包括三明醫改、流域生態建立補償機制、三張清單一個平臺、新型城鎮化建設、“多規合一”試點以及晉江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在內的一批行政事務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舉措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產生了裂變效應。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38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2個實現增加值增長,18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4個行業增速在20%以上。228家省級工業龍頭企業產值增長1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16個點,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增長11%。與此同時,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得到較快發展,3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10.2%,對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8.8%,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2%,占工業增加值比重9.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