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


您所在位置: 首頁 »民生變遷»正文

八十年代老照片:改革開放之初風貌見證泉州滄桑巨變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8-12-18

從一幅幅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泉州老照片,可以看到從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泉州的市容市貌、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等,都發(fā)生了質的飛躍。改革開放帶來社會全方位的繁榮,回望歷史,不僅可以讓人回憶起那個難忘的淳樸年代,更可以感受到改革開放給城市帶來的發(fā)展變化,給民眾帶來的美好生活。

沒有對比,看不出變化。在舉國上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泉州知名收藏家蔡其呈向泉州網記者展示一組他拍攝、收藏的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泉州老照片。蔡其呈受家庭影響,從小就對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長大后又幸運地安排在“泉州第一窗口”東西塔下工作,接觸并拍攝了大量文史資料。這些老照片仿若一臺時光機,可讓人們重返過往,撫今追昔,真切感受泉州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變化軌跡和發(fā)展成果。

 

 

這是位于泉州市工人文化宮附近的路邊巨幅宣傳畫,最大一幅畫有泉州的標志東西塔,上面寫著:“WELCOME!歡迎您,來自五大洲的朋友!”展示泉州這座歷史上著名的多元包容城市,在改革開放之初積極開放的姿態(tài)。圖中的汽車側面是中外合資公司的名稱,是當年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時代符號。

 

 

位于泉州市民權路的小商品街,是全國最早的小商品街之一,當時有“小香港”之稱。那個年代還沒有“網購”一說,所以這里吸引了許多來自各地的客戶到泉州 “淘寶”。

 

 

泉州海濱服裝皮件廠組建于1964年,曾被國家輕工業(yè)部授予“創(chuàng)匯先進企業(yè)”,被國家教委授予“尊師重道先進企業(yè)”,產品被北京首屆博覽會授予銀牌獎,這是當年泉州比較著名的民營企業(yè),民間稱之為“海皮”。

 

 

位于晉江的私企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碌。從一方水土難養(yǎng)一方人到全國縣域十強,從“高產窮縣”到“品牌之都”,目前晉江民營企業(yè)已達到5萬多家。40年來,民營經濟在泉州蓬勃發(fā)展,為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發(fā)揮重大作用。

 

 

位于泉州市區(qū)涂門街的滿堂酒家,下面還保留國營滿堂飯店的招牌。那個年代上館子遠非如今普通家庭的“日常節(jié)目”,往往是條件好的家庭有了大事,才會在這里設宴。

 

 

泉州浮橋延陵的農業(yè)養(yǎng)殖基地,養(yǎng)殖戶正在照看成群的鴨子,個體經濟的蓬勃發(fā)展為社會注入充足的活力。

 

 

1982年在泉州舉行的全國郵票展覽。據了解,當時郵票交流活動在全國范圍內都是非常時尚的。這種大型的全國文體交流活動在小城市舉辦,體現了泉州人敢于接納新事物的膽識。

 

 

泉州市區(qū)東街,參加環(huán)城跑的健兒們在街頭奔跑,那時東街還很狹窄,人們參與和圍觀的熱情一點也不比現在少。連續(xù)開展多年的“環(huán)城跑”,成了那個年代泉州城內一個品牌體育活動。近幾年來,古城徒步穿越、環(huán)泉州灣國際自行車賽等展示城市形象、鼓勵民眾參與的活動應運而生。

 

 

參加南音大會唱的海內外嘉賓,列隊行走在市區(qū)打錫巷。如今打錫巷經改造已成了街,南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泉州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在市區(qū)威遠樓附近,工人們正在檢修電力設備。可以看出,現在車水馬龍的威遠樓前區(qū)域,當時顯得十分寬敞,路上看不到汽車,交通工具基本上是自行車。

 

 

節(jié)慶日中山路的踩街活動人山人海,不遠處就是燈火通明的鐘樓。

2018年11月,《泉州市中山路騎樓建筑保護條例》獲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批準,這條著名的道路難以再現熱鬧的踩街活動,但每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中山路,依舊是泉州有代表性的商業(yè)區(qū)。

 

 

開元寺東西塔下的花燈展,可以看到塔上面掛上了電燈,燈光勾勒出古塔在夜空中的輪廓。花燈展是泉州一項歷史悠久的民俗活動,當年僅在開元寺舉行,如今已經演變?yōu)轷幊菂^(qū)新門街、豐澤區(qū)中駿世界城、臺商投資區(qū)海絲藝術公園三個展區(qū),見證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

 

 

這是市區(qū)百源路十字路口夜市,人流如織,燈火通明。夜市是地方經濟發(fā)展的一個寫照,逛夜市曾是泉州人夜生活的一種方式。

 

 

看誰最會吹。那個年代單位的文娛活動趣味盎然。

 

 

那時的中山公園叫做泉州體育場,是市區(qū)舉辦運動會、集會的主要場所。當時跑道還是用煤渣鋪就,如今已經更換成彩色塑膠跑道,讓民眾可以更安全、更舒適地進行日常鍛煉。

 

 

這是位于泉州鯉城區(qū)菜洲的喜事現場,新郎手提傳統禮盒(閩南語叫做“神拿”),內裝糖果、點心。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經濟發(fā)展,泉州街頭涌現出大量摩托車。

 

 

這也是市民的喜慶場面,位于泉州市區(qū)城隍廟附近。按照習俗,穿著紅衣的新娘拎著手包,在遮陽傘下幸福地走進新郎家門。而西裝革履的新郎剛從婚車上下來,笑容滿面地看著這一幕。

 

 

這是過年前夕,市民正在西街個體戶店鋪采購年貨。瞧,那掛著的可不是春聯,而是一串串鞭炮。

 

 

豐富的食品,街頭停滿的自行車,有的人背著軍綠色的包,穿著西裝有的人趕時髦,穿上了喇叭褲,這一切構成了那個年代泉州西街的生動畫面。

 

 

80年代初,位于泉州市區(qū)東街頭的小人書攤上,兩個衣著樸素的小女生讀得津津有味。那個年代沒有網絡,沒有手機,人們盡情體驗閱讀書籍的愉悅。

 

 

作為海濱城市,泉州人的童年記憶離不開大海。這是在惠安,幾個小朋友手挽竹籃,在海灘上撿海鮮。

 

 

那時候道路設施還不夠完善,在泉州西街西塔附近,一場暴雨過后,街道積水,不少人戴著斗笠,趟水而行。

 

 

市區(qū)九一路的路面是用石板鋪成的,沒有汽車,路人稀疏,哪像現在車水馬龍。

 

 

從清源山望州亭遠眺泉州市區(qū),看不到高樓,整座城市就像鄉(xiāng)鎮(zhèn)一樣。

 

 

現在的閩臺緣博物館附近,當年一派田園風光,顯得十分空曠。現在則是湖光山色,周邊建起了許多大型建筑。

從上面一幅幅上世紀80年代的泉州老照片,可以看到從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泉州的市容市貌、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等都產生質的飛躍。改革開放帶來社會全方位的繁榮,回望歷史,不僅可以讓人回憶起那個難忘的淳樸年代,更可以感受到改革開放給城市帶來的發(fā)展變化,給民眾帶來的美好生活。

泉州網記者王了/文 蔡其呈/圖

來 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涂志圣

相關新聞

查看評論發(fā)表評論 |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本網保持中立

看不清楚?點擊換一張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chuàng)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chuàng)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在线观看国产二级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91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精品99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